从菜鸟到超级老司机,AI司机车技提升背后,广为人知的是自动驾驶企业的努力。
打造这套解决方案的北京车网,从赋能者的角度,近期与智能车参考进行了沟通分享。
但状元除了要有先天素质,还要有后天培养,尤其是AI司机这种新物种,从学渣一路进化为状元,需要“人”的监督。
基于监督自动驾驶车辆的需求,北京车网打造了一整套车路云一体化的车辆监测解决方案,为相关单位赋能:
先是从累计保有900TB的数据“粗矿”中,进一步精炼筛选出有价值的场景数据。
然后经过初步的事件筛选,已从中提取出累计800万条异常行为,包括急减速、紧急刹车、自动驾驶的退出等等。
最终,北京车网从海量的数据提取出大量异常事件,用其迭代自身的算法,提高识别异常事件能力。
同时算法需要的数据还在增长,据了解,自动驾驶车辆每天单车沉淀近3GB数据,结合车辆数计算,每天产生的数据接近3TB,所以算法也在每天进步。
北京车网还为参与自动驾驶路测的企业打造了主动上报工具,当道路发生异常事件时,涉事企业也可以主动上报。
一旦发现有瞒报事故时,相关管理部门会依照相应的管理措施对企业进行处罚,且严厉程度超过事故。
在交管部门与示范区指导下,北京车网提出了记分制度,当测试车辆出现异常,或者企业发生违规时,对其进行扣分,就像咱们日常开车闯红灯会被扣分一样,AI司机们也是如此。
虽然是针对于AI的治理,这套记分制度却有着“人性化”,并不是“一刀切”的“唯事故论”,比如无人车正在等红灯,突然被后车追尾了,类似这样的无责事故是不会纳入记录然后处罚的。
在相关管理部门、北京车网与示范区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下,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正在由3.0阶段向4.0进化。
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成立于2020年,经过4年探索,目前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覆盖面积已达600平方公里,累计测试里程超3300万公里,占全国总测试里程近1/3。
每1辆车在上路前,都要提供报告,比如仿真测试报告,比如封闭场地能力测试报告。
然后自动驾驶车辆会进入开放道路测试,通过测试着重在安全和通行效率两大维度提升。
但在一定时期内,当自动驾驶车辆的能力处于一定水平时,安全与效率却是取舍的关系。
同时又因为牺牲安全造成的潜在危害太大,可能触发扣分,影响企业长期测评,因此车辆往往会选择牺牲效率,采取偏保守的策略。
但保守策略又会产生新的问题,自动驾驶车辆通行效率会下降,成为“移动路障”。
对于这部分通行效率低的自动驾驶车辆,北京车网也会采取策略,结合车辆的轨迹和路侧的视频,排查出能力不够在交通繁忙的道路上运行的车辆。
经过四年努力,目前测试车辆的优秀水平已经在效率上接近人类司机,两次事故间隔里程更是远远超越,整体的事故率也下降了86%。
一些能力优秀的测试车辆,已经能达到30万公里1次事故的水平,虽然离100万公里1次事故的阶段性目标仍有距离。但这已经领先了人类司机水平,强的飞起。
北京车网举例表示,与“北京模式”相比,部分海外车辆测试管理主要依赖企业主动上报。
据了解,加州最早发布过的MPI(平均接管里程)指数,这种直接衡量自动驾驶实力的指标,也是由企业自主上报。
Cruise,融资千亿,估值超2000亿的自动驾驶超级独角兽,与谷歌旗下的Waymo曾并驾齐驱。却在2023年10月,旧金山一夜放开无人车两个月后,酿成严重事故,被当局果断吊销路测资格。
超级独角兽就此一夜停摆,陷入动荡,苦撑一年多后轰然倒下,千亿现金灰飞烟灭。
所以说全球自动驾驶竞赛,“北京模式”、“亦庄经验”正在帮助行业多一些“Waymo”,避免走向“Cruise”。
最近,《北京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正式通过,其中明确了自动驾驶可用于私家车,支持L3上路。
北京车网透露,新势力车企满足示范区L3测试条件后,将有助于协同推进申报国家级L3试点。
但在北京车网看来,L3是“非常基础的功能”,不是说车辆的能力更强,主要是承担的责任会更多,因此安全性要求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