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5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共接收新能源汽车软件问题投诉举报3.5万件,占新能源汽车投诉举报总量的22.4%。消费者反映的主要问题为智能辅助系统失灵、中控黑屏、未经消费者同意单方面“锁电”、篡改或拒绝提供汽车数据、虚假或“超前”宣传具有远程智能泊车或自动驾驶功能等。
多名受访的新能源车主说,一些新能源车企在营销策略上各显神通,为吸引眼球夸大智能驾驶功能等现象屡见不鲜,导致自己的实际体验与心理预期存在显著落差。
林女士至今仍心有余悸:有一次她开车行驶在快速路上,车辆在开启“L3级自动驾驶”时未能识别施工路障,险些撞上隔离墩。“宣传时说‘解放双手’,出事了却说是‘辅助驾驶’。”她向记者展示其购车时的宣传视频,画面中的字幕写着“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
江苏新能源车主吴先生遇到的是智驾过程中的急刹问题。在开启NGP(智能导航辅助驾驶)行驶过程中,遇到其他车辆跨道超越,车辆突然急刹,后车跟得比较近,差点撞上。车企给吴先生的回复是,NGP只是智能辅助驾驶,需要时刻关注路况。“前期宣传时,老板亲自下场,做各种直播和试验。我是冲着对方说的车辆可‘0接管’花的钱,现在告诉我只是辅助驾驶,感觉被欺骗了。”
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车企过度宣传智能驾驶的功能,容易让消费者丧失应有的警惕,造成交通事故风险的上升,危及消费者生命安全。
今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与技术指南》,提出企业向消费者提供有关智能网联汽车驾驶自动化等级、系统能力、系统边界等信息时,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夸大系统能力或引人误解的宣传,确保消费者正确理解和使用智能网联汽车产品。
交警提醒,当前车辆的自动驾驶、智能驾驶水平虽然已有很大进步,但依然属于“辅助驾驶”,绝不是完全代替驾驶人来操控车辆。驾驶人一定要吸取教训,无论是否使用此类功能,都要在开车过程中双手握稳方向盘,随时关注路况车况,确保自己可以随时接管车辆。
一位名叫王先生的网民向媒体反映,他的家人王某某在小区驾车拐弯时遇到了未拴绳的柯基犬穿越马路。王某某紧急停车后,却遭遇了犬主人的谩骂和袭击。事件发生在8月23日晚上10点左右,地点是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的一个住宅区内
3月3日凌晨2点30分左右,殷某驾驶一辆小型新能源车从大足前往内江。当他驾车驶出内大高速东兴收费站时,车辆突然失控,撞向收费站的安全岛并发生连续翻滚、碰撞。事故导致车辆及收费站安全岛、防撞设施等设备受损,司机本人受轻微伤
22日上午8时,上海地铁发布消息称,11号线因外部设备侵入线路,马陆至武威路区段列车限速运行,发车班次间隔延长,建议受影响的乘客及时调整出行路径,以免耽误行程
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的法律许可问题复杂且值得探讨。国内尚未出台全面允许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的法律法规,但各地正逐步放宽对智能汽车在特定场景下的限制
1月18日,铁路南京站发布情况说明,1月17日20时05分左右,上海虹桥至汉口站的D3014次列车在紫金山东站至南京南站区间因撞鸟临时停车。现场检查发现,该趟列车车体附着鸟类羽毛,不影响继续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