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私家车开始普及近20年来,对“超速车”习惯性重拳打击,却对“龟速车”长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这一现象正在悄然改变。
“龟速车”就是指在道路通行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尤其是在有最低限速的道路上,一些车辆的行驶速度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该超低速行驶的行为被称为“龟速行驶”。这些“移动路障”不仅让整条车道的通行效率大打折扣,在高速行驶的车流中,快慢车交织更像一颗“隐形炸弹”,极易引发追尾事故。被“老司机”们深恶痛绝、血压飙升,却往往束手无策。
日前,上海内环内高架道路实现无人机自动巡飞全覆盖,其中,分心驾驶的“龟速车”将成为查处的目标。
无独有偶,成都交警在三环路、二环高架、机场高速试点“龟速车”治理系统,下一步该系统的使用范围还将扩散到全市高速路、快速路等路段。
除了上海和成都,其他城市也在积极探索治理“龟速车”的有效措施。比如深圳也引入了智能监控系统来识别“龟速车”,并通过即时通讯软件向驾驶员发送警告信息。杭州则采取了提升交通标志清晰度及使用车载广播提示的方法,减少“龟速行驶”现象的发生。
在成都市,公安交警部门依托智慧交通平台,研发出多套交通运行时空态势AI分析模型,并上线了“龟速车”治理系统。该系统整合了高速公路ETC检测数据、车辆卫星定位数据、视频感知数据等海量信息,能实时计算全路网路况。一旦车辆通过监测断面后,最快30秒就能完成“龟速”认定。
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科信处保障科科长徐海丰介绍,通过卡口视频数据和道路交通流量数据的对比分析,筛选出行驶速度明显低于道路限速和平均车速的车辆,并定义为“龟速行驶”的车辆。
例如,2月28日在成温高架路上,一辆黑色小轿车以43km/h的速度行驶,而当时该路段的平均车速为67km/h,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被7辆车超过,因此可以将其认定为“龟速车”。
上海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总队高架支队二大队警长浦佳慧分析,“龟速车”的危害程度并不比“超速车”小。首先,是安全隐患。当前面的“龟速车”行驶缓慢时,会迫使后方车辆频繁变道,从而增加追尾或侧面剐蹭的风险。其次,是效率损失,即没有发生事故却人为造成了拥堵情况,严重降低了通行效率。
哪类“龟速车”应受到处罚?上海的浦佳慧警官表示,一般“龟速行驶”的机动车存在分心驾驶的情况,会被依法罚款200元并记3分。如果是由于机械故障或新手司机紧张等原因,则给予口头警告或必要的帮助。
成都交警则对“龟速车”形成一整套“提醒+处罚”的管理方式:一是通过道路前方的LED诱导屏实时发布检测信息,及时提醒驾驶员保持安全行驶;二是对一周以内多次被定义为“龟速行驶”车辆的驾驶人,精准推送交通提示短信;三是对这部分车辆进行视频回溯,通过卡口视频逐一核实驾驶人在行驶过程中是否有接听电话、玩手机这类分心驾驶行为,查实有交通违法行为,驾驶员将面临100元罚款、驾驶证记3分。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综合交通所所长王继峰指出,各地纷纷开始治理“龟速车”,本质上是提高交通安全运行水平的重要举措,旨在向驾驶员明确“过慢也是违规”、“谨慎驾驶不等于龟速驾驶”的理念。
多地整治“龟速车”,目的是让快速路真正“快”起来,并且更加安全。各地交警采取的不同措施表明,只有通过科技手段与严格管理相结合,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确保城市道路的安全与流畅。对“龟速车”不管不顾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未尝不是一种道路文明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