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结合国家标准《交通锥》的编制过程,对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编制依据进行了描述和解释,并对其可能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分析,有利于该标准的实施。
交通锥(俗称红帽子)作为一种重要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在道路交通中的使用非常普遍。其主要设立在需要临时分隔车流、引导交通、指引车辆绕过危险路段,以及保护施工现场设施和人员等场所的周围或前面的适当地点。GB5768-199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中将交通锥列为道路施工安全标志,并对其形状、外部尺寸作了简单规定。但因没有统一的产品标准,对交通锥的材料、颜色、结构、性能等缺少具体的技术要求和参数,致使近年来市场上该产品的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另据了解,有些交通锥甚至被当作一次性商品来使用,起不到应有的安全保护作用,而且还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目前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及我国香港地区都已制定了该产品的标准;国内有些企业主要参考欧洲标准进行生产,但大部分企业是根据市场行情自行研制开发。因此,为了规范产品市场,加强工程施工管理,制定一个该产品的国家标准非常必要。
年8月8日,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标字(2008)第049号文发布了“关于国标《交通锥》征求意见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在对标准征求意见稿回函进行认线月完成了标准送审稿。
年10月30日,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对该标准送审稿的审查会。与会代表通过认真讨论,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编写组在按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后,于2008年11月10日完成标准报批稿。
本标准规定了交通锥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适用于道路交通中用以临时阻挡或分隔车流、引导交通的交通锥,用作其他用途的锥形交通路标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的分类主要参考EN13422:2004,根据除底座外的锥体部分是否全部反光,将交通锥分为A、B两类;根据其反光部分光度性能的大小,交通锥又被分为R1级和R2级。
交通锥宜用塑料或橡胶制作,并应满足以下要求:符合相应材料性能要求及本标准规定的要求;颜色均匀一致,表面平整光洁,无明显划痕、变形及其他缺陷;表面无与使用功能无关的图案或文字;交通锥的反光面,在正常使用中不与交通锥剥离脱开,且在潮湿状态下保持逆反射性能。
本标准对交通锥形状的规定主要参考EN13422,除顶部直径规定具体尺寸外,其他指标相对比较灵活,更有利于产品形式的多样化。在考虑安全性和适用性的同时,兼顾GB5768中介绍的交通锥的基本型式,为尽可能减少国内现有产品及其生产设备的浪费,尽管圆形底座的交通锥较易翻滚,建议尽量不采用,BSEN13422中也只规定底座为多边形,但本标准中规定“交通锥的底座为大于4而小于8的正多边形或圆形”
本标准要求交通锥的反光面至少为一条,并对反光面的尺寸及位置规定为“每条反光面的最小宽度为8cm,反光面顶部距交通锥顶部10cm”
交通锥锥体的内部、外部均宜为红色,反光面为白色。交通锥的普通材料色和反光面的逆反射材料色,其色品坐标和亮度因数如表2和图1所示。
本标准中锥体颜色的色品坐标和亮度因数采用GB2893《安全色》的要求,反光部分的色品坐标和亮度因数要求满足反光膜现行标准的相关要求。GB2893《安全色》非等效采用ISO3864-1984《安全色与安全标志》,安全色内容与国际标准一致。交通锥材料的颜色一般为红色,反光部分一般为白色,在测试条件为标准照明体D65光源、45/0观测条件下应满足标准要求。
反光面一般采用白色反光膜,R1、R2级反光部分逆反射系数分别不低于GB/T18833《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标准中二级、四级反光膜的要求。
交通锥的物理性能包括稳定性、抗坠落性、低温抗撞击性能等,主要参考EN13422:2004编写,并根据实际检测时的可操作性对试验方法进行了相应增减和调整。
交通锥应稳定,不同质量的交通锥分别承受5N~13N的顶部水平作用力时,不应出现翻倒现象。
交通锥由1500mm处自由落下后,其任何一部分(包括填充物)不应出现碎裂、破损、分离、散落等现象。
低温撞击试验后,交通锥的任何一部分(包括反光面)不得脱落、破裂或损坏,锥体冲击后应恢复原状。
EN13422:2004中无此项要求,但实际使用中发现有些交通锥有严重褪色等破坏现象,故认为有必要对耐候性能进行规定。主要根据交通锥的使用环境及使用寿命,依据GB3681《塑料自然气候曝露试验方法》及GB9344《塑料氙灯光源曝露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根据交通锥的实际使用寿命,其自然曝露试验时间规定为1年,相应地,人工加速老化试验时间规定为600h。具体要求如下。自然曝露1年或人工加速老化试验600h后,交通锥及其反光面应无变形、开裂、剥离或其他损坏,其颜色应符合表2和GB/T18833的要求,反光面的逆反射系数不能低于GB/T18833中的相应规定。
交通锥标准的制定,填补了我国在该产品标准方面的空白,将规范交通锥产品市场,促进国内交通锥产品质量的逐步改进和不断完善。同时可应用于交通锥产品的研究和使用,服务于公路工程的建设和养护,指导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检测,指导交通锥新型产品的研发,调节其产品种类和规模,减少因产品质量问题及不合理使用而造成的资源浪费。